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论司法公信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司法拘束力和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威获得普遍服从的两大资源,而司法公信力则是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取决于司法在拘束力、判断力、自制力和排除力方面是否能够经得起公众的信任和信赖.司法公信力的确立与司法队伍个人素质状况和司法制度安排有直接联系,但后者更为根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海事执法公信力的内涵和提升海事执法公信力的意义,对影响海事执法公信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海事系统立法、执法制度完善和执法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海事执法公信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趋中"供给及治理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地方政府对涉及民生的公共服务供给呈现出"趋中"的态势.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分税制对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政府考核机制偏重于经济发展,而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又相对"脱嵌"等方面.通过以我国近年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数据为考察指标,地方政府在"多任务代理者"角色下的公共服务供给中表现出"趋中"的动机,治理对策上则应注意三个方面,即改革与完善分税制、促进社会政策建设以及创造公共服务市场的竞争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公共服务既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又是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和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但是谁来评价公共服务的质量,如何评价公共服务的结果,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哈佛肯尼迪学院中国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2005年9月29日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5.
政府讲诚信,守信用,是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而推进政府活动的法治化、深化政府活动的科学化、落实行政执法的为民化、加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化,是提升政府信用的基础路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加大政府购买的力度”。随着三中全会《决定》的贯彻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必将会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权运作和公众心理认同的高度契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司法之所以具有公信力是社会契约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人性本能的向往。据此,我国应以司法公信力作为促进司法改革的原动力,在有效司法改革的基础上,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正公交行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城市公用事业,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水平公共服务的重要体现之一。国有公交企业作为重要的公益性单位,承担着城市"动脉"功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交企业的服务能力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对城市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在城市建设中政府和国有公益性公交企业的宗旨、使命是相同的,两者共同为市民提供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共同提高城市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9.
基层检察院是全部检察工作的基础,是检察执法公信力建设的前沿陈地.基层检察院应通过树立理性、平和、文 明规范执法的公信执法理念,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强化法律监督、强化自身监督,从而提升检察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问题内容广泛,综合性强,有多元融合的特征,既要回应个体生存、生活需求,又要权衡公众利益与个体利益关系,由此决定了城市交通服务供给针对的是城市居民的整体,而不是特定人或者特定群体。在回顾城市交通发展的认识、政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研判城市交通问题定位的必要性。以公共行政的理念和政府改革的要求为切入点,参考公共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分类方式,提出城市交通问题归属于城市的基础公共服务范畴,本质是提升城市的基础公共服务水平的定位。强调研究新发展阶段城市交通问题是一项运用整体思维,加强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必须形成“政府—社会(企业)—公众”之间协同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交通治理制度。同时,要从对城市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角度来认识,以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支撑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高度提供理论基础,并从城市居民整体生活品质和共同促进城市发展的愿望出发,提出城市交通的基础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制定面向2035年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已经不仅仅是拥堵、噪音、尾气等地方层面的问题,它涉及宏观经济发展、农田保护、金融体系稳定、能源安全、碳排放等国家甚至国际层面的问题。由于这些溢出问题的存在,中央政府应重新审视其在城市交通方面的作用与职责。对此,世界银行提出,中央政府可从城市交通政策导向、公交发展支持、最佳实践奖励、交通绩效标杆与评估系统、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以及城市交通示范项目等方面发挥作用。大力发展高效的公共交通是中国可持续城市交通战略的核心工作,要在有效的商业运营前提下满足社会目标、保证服务质量。保持民营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互补关系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所应共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董事会治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定性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上市公司绩效与董事会治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定量的方法,将董事会治理特征量化为4个指标,收集最近3年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假设和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董事会治理特征的相关研究成果;采用定性的方法从理论上说明上市公司绩效与董事会治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然后采用定量的方法,将董事会治理特征量化为4个指标,收集最近3年上市公司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提出合理的假设,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假设和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4.
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改革深化,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间资本也开始渗透到原本属于财政投资的领域,介入到地方公共产品供给。从理论上到实践中,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都有其存在的依据,这是由地方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的,也是在经济发展演进中政府投资范围的不断调整所必然要求的,有其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大大改变了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和效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障碍,但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将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民间资本介入地方公共产品的模式、范围、规模仍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股票市场的不对称信息十分严重,这不仅表现在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而且表现在散户与机构投资者之间.削减和治理股市信息不对称,营造良好的股市环境势在必行.克服和消减市场不对称信息必须完善声誉机制作用的制度环境,改革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政府监管,以提高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新时期乡镇政府应树立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勇担责任的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建立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促使乡镇职能由全面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乡镇职能转移到优化环境,引导发展,优质服务,注重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上来。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一种反应快、影响大、参与面广的新兴舆论监督方式。网上舆论监督在为政府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真实民情,获得全面信息机会的同时,也在此过程中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进而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起到推动作用。一些地方的政府在治理理念、决策机制政务管理、民主管理、形象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耿铭君 《交通标准化》2009,(15):177-180
以深圳市公交特许经营改革为研究案例,就公交区域特许经营改革后政府监管将面临的区域特许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特许经营企业间竞争模式的转变等新形势、新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述,并就完善政府监管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可为公交区域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是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在该战略推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首先对我国城市公交行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将我国城市公交行业发展划分为政府垄断经营、市场化运营两个阶段,总结分析各个层次政府工作职责及其效能。然后对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影响要素进行梳理,从八个方面提出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下政府的工作职责,以期为政府部门推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滕靖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10,8(3):72-78
为促进城市公交行业的良性发展,政府需要对公交企业加强营运质量监管并采取有效、透明的财政补贴策略,由此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公交监管信息系统的研发设计。首先,分析了公交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基于可比性条件重构公交营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然后,解析公交企业收支平衡关系,研究成本规制的决策内容和方法。在上述基础上,设计面向政府行业管理的公交监管信息系统功能架构。最后,给出监管系统在公交信息化平台体系中的接入位置及与其他信息平台之间的互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