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总体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利勇 《水运工程》2020,(4):120-124
受已建建筑物、用地指标、外河无锚地、内河有跨河桥梁等因素限制,大治河西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布置条件较为复杂。通过综合考虑枢纽水流条件、船闸通航条件、设计船型特殊性、停泊条件、相邻建筑物安全及施工条件等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船闸横、纵轴线布置方案,得出合适的闸首、闸室、引航道设计尺度,采取内外引航道非对称布置形式,避免节制闸引排水对船闸通航安全的影响,解决外河无锚地条件下船闸进出闸停泊锚泊需求,实现了节约用地与减轻施工影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袁和平 《水运工程》2019,(5):135-140
受一线船闸、桥梁、泄水闸、调水泵站和防洪大堤等已建建筑物的制约,京杭运河万年闸复线船闸的平面布置条件较为复杂。船闸平面布置时结合既有建筑物的限制条件、船闸通航条件、相邻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船闸运行管理、工程协调美观性、施工条件以及工程投资等方面对闸位进行比选,确定最优的船闸闸位方案,在引航道布置时结合设计船型的实际情况和一线船闸引航道的现状条件采用弹性停泊段和共用靠船墩等创新方案,对在工程集中区域布置多线船闸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狭窄空间内船闸扩容改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闸位平面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尤为重要。以某扩容改造船闸工程为例,综合考虑选址、共用引航道宽度、施工过程对二线船闸主体结构及隔流堤安全的影响、施工围堰布置及防洪要求,进行方案比选研究。最终确定闸位布置方案为:两船闸中心线间距为80 m,改扩建一线船闸下闸首上游面与二线船闸下闸首上游面顺水流方向距离为4.4 m。同时,对后期工程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蔺家坝船闸位于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湖西航道上,为了满足货运量的增长需求,须建设复线船闸。本文对复线船闸的闸位布置进行了研究;从共用引航道宽度、复线船闸的引航道布置、施工条件、一线船闸闸室的主体结构、现场地形条件等方面,对可能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经过综合论证,确定复线船闸与一线船闸的轴线间距为70 m。最后,为完善工程设计,对本工程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陆俊 《水道港口》2006,27(4):249-252
随着长三角感潮河段船闸船舶量的迅猛增加,研究新型口门船闸布置与运行方案很有必要。结合南通船闸的运行特点及存在问题,经研究提出了新的船闸布置方案,即在现船闸下游适当的位置增设一个闸首,使现船闸具有3个闸首、2个闸室及2个引航道,提出了新的通闸运行方案和新船闸方案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6.
江涛  罗业辉  董霞  夏峰 《水运工程》2021,(11):142-147
针对淮安东船闸受周边已建和拟建建筑物制约、平面布置条件较为复杂的问题,进行闸位方案、双线船闸错位布置和并列布置方案、上游引航道涉管理区是否全部征用方案的对比分析,确定南侧闸位,并选择双线船闸错位布置、上游引航道全部征用为最优方案。提出船闸平面布置应结合周边制约条件、通航条件、通航安全、防洪、船闸运营管理、征地拆迁和投资等进行比选,并指出下阶段需要研究的方向,对周边环境复杂的船闸布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蔺家坝船闸位于京杭运河苏北段的湖西航道上,为了满足货运量的增长需求,须建设复线船闸。本文对复线船闸的闸位布置进行了研究;从共用引航道宽度、复线船闸的引航道布置、施工条件、一线船闸闸室的主体结构、现场地形条件等方面,对可能的平面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经过综合论证,确定复线船闸与一线船闸的轴线间距为70 m。最后,为完善工程设计,对本工程提出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船闸建设过程中,引航道靠船墩的布置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次以京杭运河刘山一号船闸为例,对引航道靠船墩的布置提出三种方案,并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三种方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水流影响、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类似船闸的引航道靠船墩布置提供了借鉴,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界牌船闸位于信江航道上,为满足信江通航条件变化,船闸改建或扩建是必须的。针对闸位平面布置方案的选定问题,分析比较不同方案,包括征地、施工断航影响、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施工难度、投资、水流条件等方面。经过分析比较,最终确定改建船闸方案,改建船闸中心线较原船闸轴线向河侧偏移22. 7 m。针对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进行数值模拟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对不利的水流条件进行调整,并根据水流试验条件提出挂板的布置要求。此研究方法对改建船闸工程闸位方案选择确定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对发展西江航运和流域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二线船闸布置方案与原一线船闸布置的相互影响,采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两类不同布置方案下的水流条件,通过分别测定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纵、横向及回流流速三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得知:一、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采用共用布置方案时,在中洪水流量情况下,口门区内横向及回流流速难以满足规范要求;当采用下引航道口门区分开布置形式时,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多项流速在各级通航流量下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长洲3号、4号船闸为目前我国闸室平面尺度最大、采用相互灌泄水的省水船闸,与已建1号、2号船闸同岸并列布置。本文介绍了3号、4号船闸平面布置方案。对比了闸底长廊道侧支孔输水系统方案和单侧闸墙长廊道闸底横支廊道输水系统,给出了输水系统的推荐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分析了引航道水流条件。通过对未来过闸船舶的组成进行预测,计算了不同水平年船闸的通过能力。采用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对四线船闸联合调度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针对株洲一线船闸与二线船闸引航道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对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推荐直进曲出的布置方案。针对上游隔流堤末端存在流速较大及回流区的问题,提出二线船闸引航道挖深范围向上游延长60. 0 m、并在隔流堤末端加设透水式隔流墩的布置措施。通过模型试验对引航道水流条件进行分析得知,二线船闸泄水对一线船闸下闸首人字门附近产生的最大瞬时反向水头较大(0. 389 m),超过规范允许值(0. 25 m)。为此提出人字门启闭系统设计时加设锁定装置并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加强观测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货运量的增大,目前我国正大规模改扩建多线船闸,受枢纽已建建筑物和地形条件限制等多因素影响,新建多线船闸多与已建船闸并排布置,共用引航道。双线船闸共用引航道时,一线船闸充泄水将会影响到另一线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危及另一线过闸船舶安全及船闸结构安全。结合北江飞来峡船闸水力学模型试验成果,探讨同尺度船闸共用引航道的布置及其对通航水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船闸在错开运行时,通过增大中间辅导墙的扩散角可使水流快速扩散,减小非泄水船闸引航道回流范围和回流强度,可通过优化主辅导墙及下游消能工形式,改善双线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峡江枢纽是赣江高等级航道的控制性工程,坝址所在河段呈“S”形急弯形态,枢纽采用集中异岸布置,船闸布置在河道凹岸,上游引航道口门位于“S”形河段上弯道凸岸下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位于下弯道凹岸河道主流顶冲点附近,布置不利于通航水流条件,同时该枢纽还具有低水头、大流量的特点,因而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复杂。通过1:110枢纽整体水工模型及自航船模试验,提出并论证了枢纽上游采用顺岸式整治方案、下游采用顺岸式整治方案结合透空式隔流导墙的综合措施,极大改善了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及其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各项水力指标均满足了规范要求,确保过闸船舶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那吉航运枢纽左岸船闸布置方案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试验成果 ,阐述了引航道口门区不同布置方案的通航水流条件 ,分析了影响船闸布置和通航水流条件的因素 ,提出了使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原有船闸基础上扩建多线船闸时,须考虑新建船闸对已有船闸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极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1:100的万安枢纽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万安二线船闸修建前、后上游口门区及停泊段通航水流条件,并结合试验结果及地形条件,提出引航道口门区优化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原设计方案中,二线船闸建成后,其上引航道口门区及靠船墩在部分工况下水流条件不满足通航要求,且一线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及靠船墩处的水流条件相对于二线船闸未建前变差;优化布置方案中,二线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在各工况下均满足通航要求,一线船闸上引航道口门区及靠船墩处水流条件优于二线船闸未建前情形。  相似文献   

17.
株洲枢纽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布置在河道右岸滩地,为保证船闸正常通航,通过动床模型试验研究,优化确定了对该区域综合整治措施及施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下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淤积等问题,工程实施1年多的通航情况表明,工程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李华勇  杜军  王志鹏 《水运工程》2021,(11):159-164
万安枢纽二线船闸平面布置综合考虑了邻近建筑物结构安全稳定、通航水流条件、施工条件、征拆及土石方开挖等影响因素,比选出布置在一线船闸右岸且在坝顶公路桥中心线处一、二线船闸轴线间距为230 m的方案。通过数模与物模试验对上、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进行分析与优化,提出延长二线船闸上游引航道停泊段、一、二线船闸共用部分停泊段,并在转弯处加宽上引航道底宽、加深疏浚,延长一线船闸与泄水闸之间的隔流堤,采用全旁侧泄水形式等措施,改善了上、下游引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可为类似高水头库区船闸平面布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考虑了复杂条件下,对新建清远二线船闸施工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涉及了上游引航道、上游导航墙、上闸首、闸室、下闸首、下游导航墙、上游引航道7大部分,以及围绕该7大部分所进行的金属结构及附属结构相关施工。  相似文献   

20.
阚得静  吴志龙 《水运工程》2022,(S1):145-148
土坝因取材方便、造价低廉,广泛应用于水利、水运工程建设中,其主要作用是防洪、发电及灌溉等。万安枢纽二线船闸中的临时挡水土坝(二期围堰)是在上闸首附近土坝段拆除后,承担原土坝的功能,同时也是保证船闸正常施工和水库安全的重要临时工程。由于库区内高水位的影响,临时挡水土坝对变形稳定和渗透稳定均有较高要求。作为船闸施工期间维持水库和发电厂正常运营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其建筑物级别等同于原土坝(1级建筑物),筑坝材料的质量标准与原土坝相同,工程造价高于其他施工围堰。本文主要结合其设计过程中的特点、要点及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