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交通模式、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逐渐成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关注的热点。远城区是位于主城区外围的市级下属行政区划。通过分析编制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总结了远城区交通需求的特殊性以及远城区与主城区的交通关系,指出远城区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交通问题。最后,结合武汉市既有相关规划的编制经验,探讨城乡一体化交通发展对策和远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能够大力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有效改善武汉市目前的交通状况.但交通战略的实施也将带来交通噪声问题.为从源头控制战略实施带来的声环境影响,最大限度减小交通改善付出的"环境代价",在分析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声环境影响特征的基础上,从集中交通噪声、合理选择线位和形式、临交通干线第一排建筑物的性质和布局形式,以及交通噪声管理几方面提出噪声控制思路,以期将解决交通噪声的手段由被动改为主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以淮安为例的城市生态交通模式,本文针对淮安生态交通的问题,设计淮安未来发展的交通模式为"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以符合淮安交通的生态导向。选择以交通与社会的协调为切入点,使用系统动力学相关知识对系统进行分析,确定系统边界,系统流图,结构方程。运用VENSIM软件对淮安的生态交通系统进行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模式能够很好地抑制交通负荷的增长,是以生态为导向的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中心城区交通改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升 《城市交通》2011,9(2):22-25,46
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厦门市于1994-2009年持续开展了交通改善工作.首先回顾了厦门市中心城区3次交通改善历程.针对不同时期交通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从优化交通结构、道路建设、交通组织等方面总结各个时期的主要交通改善对策,阐述交通改善的工作重点和主要内容,并分析采用的交通改善措施的作用及效果.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4):178-180
根据国内外绿色交通评价研究状况,为了能够反应城市绿色交通的水平,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绿色交通评价体系。从人、车、路和环境,出租汽车数,人行道面积,交通事故直接财产损失,单位道路面积的交通化学需要量排放量,交通噪声和城区绿化覆盖面积等指标,对青岛市绿色交通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对以后的城市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淮安市交通发展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WOT方法对淮安交通发展进行分析,探讨淮安交通在发展中可以利用的优势和机遇以及需要注意的劣势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淮安市交通应实行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即建设一体化的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和打造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枢纽,为淮安市经济的再度腾飞打下内外通畅联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噪声评价及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分析既有环境噪声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交通噪声非稳态性的特点,提出了交通噪声综合影响指数的概念。基于概率论和交通流理论,考虑到影响道路交通噪声的主要因素是车流量、车型和车流速度等,建立了用交通噪声综合影响指数来评价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理论模型。以某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在一天内24h的A声级变化为实例,计算了其交通噪声综合影响指数为79.7dB。计算结果表明,可以用交通噪声综合影响指数合理地评价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夜间交通噪声影响居民生活的问题,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居民对夜间交通噪声的主观感受,调查显示居民的主观感受与噪声强度、居民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房屋是否临街、房龄等因素有关。综合考虑临街区域的夜间声环境功能区类型、夜间交通噪声强度、暴露人口数量及房龄系数等多个因素建立夜间交通噪声影响量化模型。以北京市海淀区某渣土车夜间配送场景为例,分析分别以燃油消耗成本最小、时间成本最小、噪声影响最小为目标的最佳配送路线。结果表明:不同目标下渣土车的最佳配送路线不同,以燃油消耗和时间成本最小为目标时,最佳配送路线的交通噪声影响量均较大;以噪声影响最小为目标时,渣土车配送路线需避开人口密集区域与医疗区域,此时的时间成本和燃油消耗成本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可知淮安市向东、向南方向为主导发展方向,中心城区将形成"三轴四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根据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和江苏省"十三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本文通过分析淮安地区既有及在建铁路情况,研究宁淮铁路引入淮安地区线路走向方案。研究走向方案有三个:方案一引入既有淮安南站;方案二引入在建淮安东站;方案三引入新建淮安西站,重点研究了本线引入淮安东站改扩建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振动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以某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时的振动与噪声现场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分析了车速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振动与噪声的影响,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的空间分布特性,解释了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振动与噪声峰值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列车分别以20、40、60、80、100和110 km·h-1的速度通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钢轨波磨地段时,距线路中心线7.5 m、高于轨面1.2 m处的声压时程峰值分别约为0.6、0.9、1.3、1.9、2.3和3.3 Pa;轨面以上区域主要受轮轨噪声的影响,而梁体下方区域则主要受桥梁结构噪声的影响;轮轨噪声与车速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相关性,而桥梁结构噪声与车速之间的线性相关性则略低,车速每增大10 km·h-1,轮轨噪声和桥梁结构噪声分别约增大1.7和1.1 dB;不同车速下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噪声随距离的衰减规律基本一致,测点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每增大1倍,测得的噪声约减小4.33 dB;钢轨波磨对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轮轨噪声的影响较为显著,钢轨波磨的波长决定了列车以不同速度过桥时钢轨振动加速度的峰值频率,进而影响轮轨噪声的峰值频率;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结构噪声的峰值频率主要与其自身的振动特性有关,与车速和钢轨波磨的关系并不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而建立的关于噪声对居民影响的评价模型,可从交通噪声的实测值和居民对噪声的反应两方面进行评价。相关实例表明,该模型能更为全面地反映噪声对居民的实际影响程度,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列车不同运行速度状态下的噪声水平,利用同济大学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对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时辐射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各监测点在不同运行速度下的噪声强度和频谱特性。结果表明:在车速小于47 km&#183;h-1范围内,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加,各监测点噪声值不断增大,基本呈线性增长;在4种不同车速工况下,距离噪声源越近,高度越高,噪声值越大;相反,距离噪声源越远,高度越低,噪声值越小。在不同运行速度下,各测点的主峰频率都在800 Hz左右,而噪声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随车速的提高而有规律地变化,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噪声能量的主要分布范围逐渐向800 Hz主峰频率趋近。研究结果可为轨道交通噪声措施的制定及噪声预测提供数据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噪声与振动测试分析系统,进行城市主要道路交通噪声测试及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得知,平直路段道路两侧交通噪声的等效声压级在同一时段相差不大,道路噪声在1 600 Hz内达到峰值67.1 dB(A).交叉路口噪声在3 150 Hz达到峰值67.2dB(A),在2500~5 000 Hz范围内易出现阶段性峰值.同一路段中,上坡路段的噪声值普遍高于下坡路段噪声值.坡路上测点噪声值在1 250 Hz以下呈阶段式上升,在1 250 Hz出现峰值,即上坡路段噪声峰值为66.8 dB(A),下坡路段噪声峰值为59.5 dB(A),在2500~5 000 Hz范围内波动较大,易出现阶段性噪声峰值.在315 Hz以下,隧道入口处噪声值普遍高于隧道出口处.隧道入口处噪声在1 250 Hz达到峰值66.8 dB(A),隧道出口处噪声在1 000 Hz达到峰值71.1 dB(A).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西安市交通实际提出了交通信息综舍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建立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框架。该平台旨在采集与交通有关的数据信息,组织处理为共享信息,应用于政策制定、交通管理以及市民查询。本文重点探讨了数据采集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从交通信息种类、数据采集设施以及在西安市现状条件下的布设方案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数据采集系统。从信息的获取方式和种类、信息显示终端以及结合西安市的布设方案等方面阐述了信息发布系统,最后提出构建该平台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公路交通噪声的主要类型以及国内外减噪沥青混凝土路面技术,对京沪高速公路河北段减噪沥青路面试验段的路面结构及减噪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史玉茜 《交通标准化》2009,(19):116-119
介绍城市交通噪声的来源,据此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可为有关部门制定机动车噪声法规和城市市政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交通流理论、概率统计理论和噪声传播理论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与交通流运行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了高速公路交通噪声的传播规律,提出了通过交通噪声测量检测高速公路交通流状态的试验方法和参数设置原则,并通过试验具体分析了交通噪声与交通流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识别的道路交通噪声时空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目前道路交通噪声评价中存在的同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级别特征值法的道路交通噪声综合评价模糊识别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吉林省的实证研究表明;吉林省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在时间维上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综合污染级别特征值由1991年的3.83下降到2006年的2.03,但部分地区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上升;在空间维上各地噪声污染的区域差异较大,其中地区问差异是区域问总体差异的主体.而在地区内部差异中,噪声污染严重地区是造成地区内部差异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结合淮安市天津路大运河桥主墩支座更换、支座垫石补强为例,提出了单主墩左、右幅同时多顶同步顶升及顶升力和位移“双控”技术,并通过现场监控,控制最大顶升量和左右幅顶升高差,顺利实现了大吨位支座更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CBD区域公交线路、公交换乘站点客流以及区域周边停车场的分布、居民出行目的及停车时间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淮安市中心商务区在公交换乘站点及停车场的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交通规划、交通设施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善方法,并通过交通仿真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小城市居民进出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