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铁路计划运价体制是铁路计划经济体制赖以存在的基础。铁路要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铁路运价体制的转变。 邓小平同志指出:“价格没有理顺,就谈不上经济改革的真正成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7页)“物价改革是个很大的难关,但这个难关非过不可。不过这个关,就得不到持续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2.
<正>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今后5到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交通运输是国  相似文献   

3.
<正> 每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循环,但这种循环可以是一种粗放式的低效率循环,也可以是一种集约式的高效率循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由初级的经济形式向更高级的经济形式转化,寻求一种集约式的高效率循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是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运输作为交换(流通)环节的重要一环,也应该适应两个转变的新形势,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开创新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正> 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设备陈旧,技术装备水平低,行车安全保障设施落后,运输限制口较多。要改善这种状况,需要有充足的更新改造资金。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造成铁路折旧资金不足,投资决策权过于集中,更新改造资金偏重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等一系列弊病,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贯彻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方  相似文献   

5.
<正> 1995年12月初,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1996年经济工作。会议强调,1996年和今后经济工作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铁路经济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怎样促进和实现铁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其途径、形式、步骤、方法如何?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张茅 《综合运输》2007,(12):5-8
<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转变增长方式到转变发展方式,对我们交通运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运输市场的不断发育和完善,公、铁、水、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铁路,面临的市场形势日益严峻:客流、货源正在持续下降,市场份额逐年减少;运输经营十分困难,资金短缺矛盾突出;尚处于粗放经营阶段,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亟需转变、提高。对于这样的市场形势,铁路又应采取何种对策呢?  相似文献   

8.
<正> 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穿“九五”铁路各项工作的总纲。运输是铁路的主体与核心,铁路资产集中在运输,效益集中在运输,铁路大发展,技术装备现代化,职工生活奔小康,都要靠运营创造收入、积累资金;因此,铁路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重  相似文献   

9.
<正>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公路、铁路、民航运输业有了长足发展,分别依靠自身优势,依托我市社会形成了各自相对独立运行的运输市场及服务体系,运输业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运输行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地服务社会,推进全市经济的发展。 一、提高认识,正确把握建立统一的(或称综合性)运输市场的契机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公路、铁路、民航运输业发展缓慢,制约了社  相似文献   

10.
魏瑜 《综合运输》2005,(9):34-37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铁路产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市场治理和企业治理的功能得到了不断加强,铁路产业实施过的利润分成制、利改税、大包干、资产经营责任制等改革举措都是为了塑造“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铁路运输企业,从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规则和资源配置方式。尽管许多重大经营权如调度指挥权等依旧保留在政企合一的铁道部手中,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铁路产业改革历程就是一个企业经营控制权由政府机构不断下移给以铁路局为经营单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整与明晰权力的过…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兴起、民航业的迅速发展,旅客运输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竞争最为激烈的经济发达地区,铁路客运更是面临着失去市场份额的危险。公路对铁路的短途旅客运输形成强烈的冲击;在中长途客运市场,民航也与铁路展开了竞争。在如此严峻的态势下,铁路客运若想保持其在客运市场中应有的地位,占有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实现经营观念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全面提高铁路客运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深化公路客运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进程中,抓好客运运力的宏观调控,把握客运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求得客运资源的最佳配置是一项关键性工作,而这项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准确地分析目前客运市场中供需平衡度,制定客运运力增长的控制总额,这是我们运输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确定公路客运运力供给量的原则 1.以符合运输业自身规律为原则。运输生产是特殊的生产领域,它融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于一体,其产品不能储存,不能调拨,因此,运力发展规模的速度必须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需要,必须有更强的计划指导性。我们对公路客运运力进行总量控制,就是要根据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993年党的第十四届三中全会起,我国正式确定了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目标。 仅就交通运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相比有以下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正>从我国近年来经济改革的实践看,价格形成机制问题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定价主体、定价方式的确定和转换,例如由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二是价格运行过程的约束机制,例如定价规则、管理机构和监管等。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公路运价改革的侧重点在于运价的结构和运价体系方面。然而,随着公路运输形势的变化和运价改革的进展,运价形成机制本身暴露出的缺陷成为阻碍公路运输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之一。对现有公路运价运行机制继续深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就此作点分析、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钟鸣  刘作义 《综合运输》1997,(12):32-34
<正> 一、铁路所面临的新形势 近年来,铁路货运发送量虽逐年增长,但主要是靠煤运量大幅增加支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宗货源发展潜力有限。铁路短途货运市场明显丢失,中长距离货运竞争激烈,零散、集装箱和高运率整车货物逐渐流失。华东、华南等经济高速增长地区铁路货运量未相应增加,有时请求车甚至低于月计划。多年来一直紧张的限制口也出现了车辆不足、交接对数下降局面。空率加大,成本增加,运输企业普遍亏损,经营状况堪忧。公路运输尤其是开通了高等级  相似文献   

16.
王杰 《综合运输》2000,(8):8-9,7
<正> 铁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在西部大开发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快西部铁路建设,无论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政治高度,还是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无论从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综合运输交通体系,还是从改变西部铁路相对落后的现状,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是加快铁路发展 1.西部地区的大开发,铁路更应充分发挥优势 交通运输的便捷通畅是保障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从西部经济的特点和增长的潜力来看,需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全面发展,铁路在综合运输的发展中具有独到的优势,更应起到骨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制约,铁路投资体制产生了种种弊端,已不能适应铁路大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说,它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所扮演的角色仍旧停留在放权让利的阶段,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已不相适应,必须加快改革步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激化。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组织制度不合理和管理不科学造成。因此,企业改革必须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转为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改革重在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其目的在于寻求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我们所要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现存生产力布局是由既往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我国特有的资源禀赋决定的。在能源、原材料基地远离加工工业区和集中消费群体的既定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运输业的格局短期内将无法根本改变。所以,为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需要,必须尽最大努力来建设一种高效、安全、可靠的运输体系。而铁路运输以其大能力、占地少、污染小和安全可靠等特点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运输体系的骨干。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关键是加大对铁路建设的投入,同时彻底改革目前不合理的铁路内部管理体制和僵化的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正> 长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县(市)级交通机构,一般设局或科,它基本上是“政企合一”的机构,大部精力抓直属运输企业,抓运输发展,因而局机构庞大,科室林立,基本属于“运输型”的。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转变,中央、国务院在机构体制改革通知中明确指出,改革的关键是要转变机构职能。之后,国家又颁布了“企业法”,强调政企分开,发挥企业自主权……。为此,县(市)级交通局(科)逐步转  相似文献   

20.
张伯敏 《综合运输》2000,(7):22-23,21
<正> 一、关于铁路经营体制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铁路运能与运量不适应的局面已暂让位于供给与需求的不适应,突出表现是高附加值货物等纷纷离开铁路,寻求其它快捷、准时的交通运输方式,使铁路交通份额总体上呈下滑态势,究其原因:一是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二是大而全、市场主体不明确等经营机制上的问题;三是工程、工业、物资等非运输企业机构调整、企业重组上的问题;四是职工养老、保险、医疗、经济等社会保障制度上的问题;五是企业公有制形式多样化方面的问题。 铁路的经营体制调整要加快面向市场改革的步伐,主要内容有: 1.实行政企分开,全面推行公司化改革试点,建立产权明晰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明确铁路局为市场经营主体,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 2.逐步且有力地削弱计划经济时期延续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