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波纹管碰撞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波纹管碰撞性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波纹管的吸能曲线比较平稳,是一个很好的汽车碰撞吸能部件,壁厚对于提高波纹管的吸能效果有很大的作用,动态冲击时的加速度比准静态时要高,且冲击速度越高,其承载能力也越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基于对拉伸吸能方案优越性的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提升碰撞吸能性能的预溃拉伸吸能结构。首先通过吸能盒的压缩试验和标准拉伸样件的拉伸试验,表明了拉伸吸能具有更高比吸能的优点。随后构建了一种利用吸能杆拉伸吸能的预溃拉伸结构,通过有限元碰撞仿真分析其碰撞形变和吸能特性,并对其板厚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新型结构充分发挥了材料拉伸吸能原理的优势,其比吸能比传统结构高40%,碰撞安全性能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进某轻型客车的碰撞性能,在保险杠与车架之间装用波纹管吸能元件,对碰撞吸能的波纹管元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波纹管各设计参数对碰撞吸能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优化设计,从中找出了最佳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碰撞中乘员的安全性,对原来汽车车架前纵梁(即碰撞吸能区)进行了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可拆装式汽车用安全碰撞吸能机构.利用模拟仿真ANSYS/LS—DYNA软件对其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在碰撞时产生合理的塑性变形,能达到有效吸收能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以减振器为吸能元件的纵向碰撞、垂直吸能的新型机械缓冲吸能装置,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吸能装置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对吸能装置的工作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减振器的高度、间距、数量等不同的初始条件,该吸能装置能够在台车碰撞实验中复现出多种波形特征的车身减速度曲线,满足汽车安全部件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6.
汽车模拟碰撞吸能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压缓冲器是模拟碰撞试验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在普通液压缓冲器的基础上,开发出两台阻尼可调式碰撞吸能装置,编制了模拟碰撞过程的计算软件。该汽车模拟碰撞吸能装置克服了现有的液压缓冲器阻尼不可调节、使用受限的缺点,只需调整螺栓和节流孔的间隙,即可得到不同车重、不同碰撞车速所期望的减速波形,可广泛用于汽车安全部件的开发和效果验证。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大型全承载客车碰撞吸能器,通过整车正面碰撞有限元仿真分析,确定了吸能器合理的吸能量和压溃力,以压溃力为目标进行吸能器结构参数设计。采用铝合金和DP600钢试制了吸能器样件,通过静态压溃试验对比不同吸能器的压溃力和变形模式,并通过台车碰撞和整车碰撞试验验证吸能器性能。结果表明,铝合金吸能器的压溃变形模式稳定,材料没有撕裂现象,在正面碰撞、偏置碰撞、斜角碰撞等多种碰撞工况下都能产生良好变形,满足整车碰撞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汽车碰撞过程的平稳性,提高吸能装置的自动化程度,针对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装置,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通过接收传感器获取的轮速信号,计算碰撞能量大小,据此调整吸能装置的吸能能力,保证吸能装置可以在不同速度下具有相应的吸能能力,即实现吸能能力的自动控制.文中说明了该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塑料吸能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丽莉  王宣 《世界汽车》1996,(5):18-19,39
汽车模拟碰撞试验系统是评价汽车撞车时乘员保护装置和有关安全件安全性能的一种有效的试验手段,而吸能装置用于控制车的减速度,使其所产生的减速度波形接近实车碰撞时的减速度是模拟碰撞试验系统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个关键的部件。介绍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研制的三种聚氨酯吸能管的材料,结构,性能及产生的减速度波形等情况及在工作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前纵梁是主要的吸能装置.通过对方管薄壁结构和蜂窝型多胞结构的耐撞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蜂窝型多胞结构杆件具有较好的吸能特性.将蜂窝型杆件应用于汽车前纵梁上进行碰撞分析.结果显示,蜂窝型多胞结构具有更优越的耐撞性能,且碰撞过程的材料利用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路径诱导系统是智能运输系统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功能子系统。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Internet目前广泛使用的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路由选择协议的诱导系统。该系统由交通网络和相应的诱导数据网络组成;数据网络系统包括带有无线接入单元的交叉口诱导设备和连接诱导设备的数据链路。交叉口诱导设备之间通过泛洪过程交换实时的路段状态信息,使用最短路算法计算诱导方案。车载诱导单元使用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协议通过无线接入单元找到距离最近的交叉口诱导设备,通过发送路径请求报文和接收路径应答报文获得最短路径。分析表明,基于OSPF协议的路径诱导系统具有收敛快、可靠性强、可扩充性好以及成本低等特点。该方法为我国交通流诱导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姜丁  陈家骅 《汽车工程》1994,16(5):269-275
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子汽油喷射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案-自学习模糊控制,自学习控制通过对燃油喷射脉冲宽度的调控,使发动机在运行的全过程中始终在保证动力性的基础上达到油耗最低的最佳或满意状态,自学习控制中喷射脉宽的增量是由模糊控制来确定的,实验证明,该智能控制系统改善了发动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电源装备维修保障和战场抢修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电源装备战场损伤等级划分方法。研究探讨了电源装备损伤评估一般程序和方法,介绍了电源装备通用的战场修复方法,明确了电源战场抢修研究的发展趋势,对通指装备战场抢修体制的创新和电源装备损伤评估与修复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C167CS及智能功率器件的汽车灯光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英飞凌C167CS微控制器及智能功率器件设计了高端车用灯光控制模块,详细介绍其软、硬件的实现过程。该模块不仅可实现对每个车灯的控制,而且可实现对每个车灯的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将基于Flash软件的电气设备应用在《电气设备》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分析了《电气设备》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和基于Flash软件的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中的优势,将基于Flash软件的电气设备电气原理模拟接线软件应用在《电气设备》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中,电气设备电气原理模拟接线软件以操作简单、交互功能强大,让学习者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电气设备接线训练,从而提高学习者对电气设备电路原理的理解。详细介绍了基于Flash软件的电气设备在《电气设备》和《电工电子技术》改革中的实践应用,在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中,学生实训课和企业等实操培训不仅实现了材料的零消耗,过程零隐患,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实操培训可针对任何设备开展,不受时间、环境、设备体积的影响,提高学生和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保障。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为研究重点,首先对欧美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政策、法规和标准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主要进展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管理面临的自动驾驶安全、责任判定、软件升级、网络安全、标准支撑5项主要挑战;最后,针对挑战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智能售货控制技术和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进行嵌入融合,并通过无线通讯技术,设计了一款便捷式售货智能语音交互控制系统,系统由基本的硬件平台、基于Linux的软件平台以及语音识别处理平台构成,着重介绍了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售卖系统,实现了零售机器内商品无接触、全语音化智能购买体验,为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的零售智能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奥运会为例研究了大型活动ITS体系框架的开发方法,对TurboArchitecture软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了2008年奥运会ITS的定位和发展基础,确定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借助ITS框架开发软件TurboArchitecture,按照识别用户服务、确定ITS要素、选择功能模块和构建物理框架的步骤,开发了奥运ITS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9.
智能车路系统通过提高单车控制智能化水平以及与交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实现车辆自主驾驶以及列队控制,从而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智能车路系统中单车的智能控制是基础,利用模型车、无线通信网络和1/10道路沙盘模型等手段构建车路协调下的视觉导航智能小车实验平台。在建立智能小车运动模型基础上,提出视觉导航智能小车自主驾驶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Intelligent parking assist systems will soon be available for most vehicles on the market. Many optimal parking trajectorie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reverse parking. However, most of these require intensive computation, causing difficulties in practical use.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a classical path planning method to find the shortest parking path, and establishes the possibility of integrating iterative learning control (ILC) to exploit the capability of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to track the designed pat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LC structure is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Tracking performance is shown to be much improved by using a simple learning control l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