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港口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港城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以大连市为例,从建立港城协调发展度模型人手,对港口与环境及资源之间协调的程度进行评判,从而为港口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港口与城市环境及资源的协调发展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港口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在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面港城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发展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为此,以大连市为例,从建立港城协调发展度模型入手,对港口与环境及资源之间协调的程度进行评判,从而为指导港口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关于第四代港口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以港口区位和港口功能规划为出发点,对第四代港口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界定。认为第四代港口在物理上打破了区位限制,是一个以港口、临港工业区和临港新城为载体的集港口、产业和城市功能为一体的网络港口群;在功能方面,第四代港口提供围绕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一体化的生产、物流、信息、商贸、金融等服务。对第四代港口概念和特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和理解未来港口的发展方向,对我国港口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我国临港产业区与所在城市的协调发展,结合对临港产业区涵盖的产业类型及区域经济效果的分析,研究了临港产业区布局建设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指出临港产业区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是由全球经济一体化驱动力、技术进步推动力、政策导向力及城市内部扩散力等动力机制以及地理、经济、环境等约束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15世纪源于欧洲重商主义的地理大发现与殖民地运动,开启了海运贸易全球化的时代,对近代世界城市与港口的空间结构形成与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效应仍在被时间不断放大。从历史维度对各洲大陆在殖民地运动与海运贸易全球化驱动下港口—城市体系的发展特征进行宏观比较分析,为理解当今世界港口与城市发展格局提供一个全球视野的概念框架。  相似文献   

6.
胡昕  郑斌 《水运工程》2012,(5):88-91
随着我国航运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一批老港口城市进入到港城关系演变的第三、第四阶段,即新港区选址建设在外海或河口深水区,而城市中心区的老港口面临城市化改造的局面。通过对国外发达地区老港区城市化改造的案例分析,归纳出几种城市化功能调整的发展模式,为我国沿海城市滨水区重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建立了港口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灰色系统理论,设计了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实例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评价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价值不仅能用于描述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还具有横向比较多个评价对象能力的作用。该方法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对科学合理地评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问题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 的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DEA模型的港口城市经济和港口有效性的横向评价模型及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港口与区域经济互动的纵向评价模型。横向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属于港口和城市经济双有效城市;威海属于城市经济有效,港口无效型城市;烟台和日照则属于双无效城市;各港口发展程度各异,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差异。纵向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9年港口与区域经济未能实现系统双向有效协调。在此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港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针对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在对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港城系统包含的5个子系统。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港城系统演化规律分析,得出港城系统互动机理表现为一系列的综合机制:动力机制、互动机制、变异机制,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客观趋势。  相似文献   

10.
洋山深水港集装箱“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水中转”集疏运是港口集疏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枢纽港目标的提出,上海港口的可持续发展对洋山深水港“水水中转”的集输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洋山深水港水水中转集疏运的现状,研究洋山深水港现有水水中转集疏运模式和存在的问题,试图研究通过相应对策来完善洋山深水港“水水中转”集疏运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时期江苏沿海港口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港口规划、需求结构、建港成本、集疏运体系、可持续发展动力等进行辩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旭变 《港口科技》2011,(11):17-20
作为高能耗、高污染的港口业,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港口的发展道路。阐述了绿色港口的内涵、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绿色港口的发展现状。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推动我国绿色港口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我国邮轮母港建设过盛的情况,运用DEA模型对我国相对有可能发展成邮轮母港的港口城市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影响邮轮母港建设的因素和条件,构建邮轮母港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解决邮轮港口功能定位的问题,即发展国际邮轮母港和发展国际邮轮靠泊港孰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数据包络分析的CRS、VRS、NIRS模型原理,建立评价港口企业规模效率的定量依据,并对扬州港2000-2006年的生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扬州港各决策单元的DEA有效性和规模收益分析,对其各年份的生产情况进行评价,从而衡量扬州港的生产经营效率状况,有利于港口企业在发展中准确定位,也为港口的投资建设提供决策指导.  相似文献   

15.
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运输部批准将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三港统一归并为广西北部湾港。北部湾港口建设与整合,有利于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加快中国经济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发利用北部湾丰富的资源,促进北部湾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北部湾港口管理体制,发展临港工业,拓展港口腹地,加速与东盟港口对接,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北部湾港口群的崛起。  相似文献   

16.
港口代际的本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代际的概念描述港口功能的转变,体现了港口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反映出在生产力发展不同阶段中港口所具有的作用。深刻理解港口不同代际的内涵,把握港口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港口规划、建设和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不同港口代际的本质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重点剖析,并从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两个方面对港口功能的转变进行研究,供决策者制定港口发展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具有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港口物流同经济、贸易密切相关.分析了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从7个方面对加强我国港口物流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宁波港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城市经济对港口的影响两方面,运用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度问题。提出港口和城市经济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反映港口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并建立定量分析模型。提出相应的定量评价方法,提出促进宁波港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与演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环境承载力作为衡量港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其概念和影响因素亟待研究。根据环境科学中有关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相关理论,结合港口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港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港口环境承载力受港口的自然条件、软硬件条件、周边及腹地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能源资源条件和环境污染水平的共同影响。港口环境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港口承载力的定量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ursuit of better performance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can influence the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related to port expansio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ceilings at which the port enterpris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would stop making investments. To achieve this, the benefits to the port enterpris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re measured over a given time period. An empirical study investigating how a port would respond if a rival port uses a type of capacity investment strategy is conducted for two major ports in Liaoning. The time at which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ort enterprise would stop making investments and the final equilibrium are developed using the data from 2010. From the empirical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investment in port capacity contributes greatly to the local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Meanwhile, different investment ceilings are discovered for the port enterprise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This research is meaningful for discussing the institu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he port enterprise in China’s current decentralized port governance system.

This paper is a revised and expanded version of a paper entitled ‘Port expansion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political achieve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a special phenomenon in China’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time Economists 2012 Taipei Conference during 5th September –8th Septe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