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春 《游艇业》2014,(4):26-26
遇到障碍物时,谁该避让? 在刚刚结束的2014青岛极限帆船赛上,发生了几起撞船事件,其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碰撞涉及到障碍物避让问题。GACPindar队绕过最后一个标点后顺风近岸航行准备冲终点,这时极限青岛队迎风驶向最后标点,从GACPindar的右舷方向驶来,极限青岛队为迎风左舷下风船,GACPindar为顺风左舷上风船,一般情况下,应该是GAC队让极限青岛队,但因为GACPindar队船的左边正值码头障碍物,极限青岛队有义务给GAC队提供充足的避让空间保证它顺利避开障碍物,可极限青岛队并没有及时给GAC队避让出足够空间,最终两船相撞。经过仲裁判定,极限青岛队得到了延迟40秒起航的惩罚。遇到障碍物,到底该谁避让?本期曲sir就国际帆联的案例来给大家详细讲解。  相似文献   

2.
能见度不良对船舶的安全航行影响很大,资料显示有60%以上的船舶碰撞事故是由于能见度不良引起的,而雷达是避碰,特别是雾中避碰不可或缺的工具。利用雷达我们可以获得碰撞危险的早期警报,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避让他船,避免碰撞,同时,我们利用VHF、AIS还可以对雷达上有危险的船舶进行确认和联系,协调避让,可以达到更好的避让效果。为了使船舶驾驶员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仪器进行避碰,本文介绍了能见度不良情况下利用这些仪器进行避碰的几种常用方法。供船舶驾驶员在能见度不良情况下操船避让时参考,以期能取得良好的避碰效果,确保海上航行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李兆斌  林莉  洪碧光  李明 《中国航海》2005,(4):37-39,45
在几何避碰数学模型中加入船舶转向延时及延时中两船位置关系的变化,并省去有关会遇几何关系的假设,给出两船任意初始状态下,转向完成时目标船DCPA、TCPA的预算模型。安全避让条件是关于DCPA、TCPA的不等式组,其解是开始避让距离d与转向角度ΔC的平面域,解域中d的最小值即对应最后避让距离,且对应一特定转向角度值。此模型对船舶避碰时机决策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船舶在能见度不良非互见时的避碰研究一直是航海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总结出一船仅凭雷达测到他船时的具体避让方法,对于转向避让、变速避让及转向结合变速避让分象限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吴亚军 《中国水运》2006,3(1):19-20
介绍了运用真风盘将视风要素换算成真风要素;更重要的是给出了用真风盘求来船的运动要素及避让来船的避让措施、避离台风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所谓“协议避让”通常是指会遇中的两船通过声号的交换或VHF无线电话的联系,由一船提出建议,另一船予以呼应,相互达成避让的协议,共同“背离”《规则》采取避让行动的一种特殊措施。不可否认,“协议避让”在某些情况下能使避让成功,然而,“协议避让”毕竟是一种违背《规则》的行为,并非是避让的正确途径,经常会因行动不协调,而造成船舶间的碰撞。  相似文献   

7.
作为避碰雷达,必须通过来船目标的位置信息的处理,向驾驶员提供危险目标的信息及避让危险目标的措施。但是,目前的避碰雷达一般由驾驶员通过所谓“试操纵”的程序,确定本船将要采取的避让措施是否安全可行。本文根据分析来船的雷达位置信息的变化,提出来船是否存在碰撞危险的数学判别式,本船的危险航向区域及危险变速区域的确定。同时拓广到存在N只来船的场合,给出本船的安全航向区域和变速区域,以便让驾驶员采取相应的避让措施,为研制避碰雷达提供一种数学模型。文中还提供了算例。  相似文献   

8.
刘斌  刘福强 《水运工程》2022,(S2):69-72
运营航道需要拓宽或加深疏浚时,常因施工船舶与运营船舶的频繁避让导致安全风险大、施工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了船舶安全避让及效率提升措施,即:采用航道有效宽度计算方法,通过施工通航验算,采取科学有效的避让措施,解决耙吸船频繁驶离航道避让的问题。研发了耙吸船的堵耙快速取泥装置、耙头防溜耙装置,解决了耙吸船施工黏土堵耙清理难、边坡施工效率低下等技术难题。实践证明措施可行。  相似文献   

9.
在单向运营航道疏浚拓宽施工中,抓斗船需在过往船舶通过时,提前起锚远离航道一侧进行避让,如频繁避让会严重降低抓斗船的生产效率。为此通过研发锚漂快速收回装置,结合抓斗船在边坡施工过程中的特点和海水流向的不同,在保证船舶安全及稳性的前提下,采取抛设单侧一字锚、不等距锚、等距抛锚等工艺,降低避让对施工效率的影响。经过现场实践证明,该施工工艺可有效提高抓斗船在该种工况下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商埠之一,是国内外各种物资的集散地,除了每天有许多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各种现代化的船舶行驶在黄浦江上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帆船进出航行。如大眼宁波船、平头崇明船、高舱山东船、绍兴芦台船、白色福建船,以及苏北船,各色渔船等等。它们都是依靠风力和流压行驶的,其中比较大型一些的,行动呆笨,就船员来说,对避让规章、上海港章,不太熟悉,对上海港航道水流则更是生疏。但是机动船对非机动船有避让的义务,因此对帆船的避让,航运界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从讨论构成追越的条件和追越船的责任出发,分析了会聚追越/交叉态势下两船容易发生碰撞的原因和两船的避让关系,并提出了此种会遇态势下的避让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陈宏 《世界海运》2007,30(5):30-31
通过广大海船驾驶员多年航行避让实践,总结航行避让对策,如:早让、宽让、大舵角让,车让与舵让的关系,避免近距离右舷对右舷通过他船,避免近距离抢越他船的船首,以及通过VHF协助避让等,有助于年轻驾驶员保障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3.
船舶追越中避让行动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两船之间在航行中产生追越是它们常见的会遇态势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船舶碰撞在海事案例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当追越船从被追越船左舷追越的情况时,船舶避让行动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探讨追越情况下船舶碰撞案例的原因、避让行动的结果和国际避碰规则的规定和几何避碰方法等的基础上,对这种态势的避让行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本船的运动参数及连续两次观测所得到的目标船的相对方位和距离,运用避碰几何原理,在Matlab平台下建立了船舶避碰真运动模型,可以得到目标船运动参数及本船的避让措施和恢复航向的时机,并给出真运动轨迹图。文中还选择船舶会遇的典型实例对本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的结果正确,对实际避碰行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建军  王泉 《天津航海》2001,1(2):39-40
本文介绍了雷达的“TRAIL”功能在避让船舶时的作用,比较了“TRAIL”与“雷达标绘”在判明来船动态及查核避让效果等方面各自的优点,分析了在“系统观察”中运用“TRAIL”的有效性,供船舶驾驶员操 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灰色关联决策在重点避让船选择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多船会遇情况下的船舶避碰决策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决策方法选择重点避让船:首先按数学模型计算出目标船与本船的最近会遇距离DCPA、最近会遇时间TCPA以及船速比K.以DCPA、TCPA、K作为对策集中的各分量,再利用灰色关联决策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点避让船.通过仿真分析,该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雷云花 《世界海运》1998,21(3):16-17
在面临碰撞危险或紧迫局面时,只要当时环境许可,驾驶员应及早地按规则要求采取避让行动,如有足够水域一般采取转向避让。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两船已逼近到相当接近的局面时,单用转向避免碰撞的两船最近距离模拟器试验为10-12倍船长。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来渔船海上作业发生碰撞、拖损的事故分析,多数是由于避让不当,对避让的安全距离估计不足而造成的。本文就此问题提出渔船在作业时应保持的安全距离和避让方法,以理论推导结合实际经验,为渔船生产和航行船舶的安全提供可靠数据。 1、用悬链线力与形状的理论推算曳网长度L与水深H的关系:L=f(H)。从而计算出渔具伸出船体以外的尺度和避让的水平距离。 2、按照渔船作业操纵特殊性和转向困难的特点,用实测数据以图解法算出单拖渔轮在拖曳中允许转向的最大转向角——一分钟以内 4°~6°,保证了网具正常拖曳,又可安全转向避让。 3、拖网中的最接近距离。用实例说明相对方位虽然变化很大。而最接近距离未达到安全距离的范围,拖损或碰撞仍不可避免的。因此还必须结合国际避碰规则中关于避让行动的规定。 4、单拖和双拖渔船在同一渔场作业的避让责任和行动。本文以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单拖渔船为让路船,双拖渔船也有协同避让的责任。结论:避让的“安全距离”只能根据不同水深、不同的作业方法和渔具尺度采取不同的水平距离进行避让,才能达到安全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4月23日1820时,天津市某船务公司所属的油船"金永油7"轮从曹妃甸返回天津港,2200时左右航行至大沽沙航道261号浮标(38°57′33.51″N\117°44′37.05″E)附近时,其船艏碰撞正在锚泊的内河自卸砂船"和谐168"轮船尾正后方,导致"和谐168"轮船艉中部偏左从船底板至主甲板形成宽约1米深约0.8米严重破损,二层生活甲板严重变形。"金永油7"轮船艏球鼻艏处有轻微凹陷。该事  相似文献   

20.
当A船恰好位于B船正横后22.5°附近并正在逐渐赶上B船,此时A 、B两船对局面究竟是交叉相遇还是追越可能持有怀疑,双方的行动可能出现不协调,极易产生紧迫局面,作者对这种局面,特别是A船自B船右侧接近时的局面进行分析,在充分考虑广大驾驶员的避让习惯和现有船舶条件的前提下,研究两船的协调避让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